2015年,我國電子信息行業發展有喜有憂,喜的是行業在工業經濟下行背景下保持了較快增長,發展質量得到明顯提升。憂的是下行壓力凸顯,整體競爭實力偏弱,核心、高端和基礎產品供給仍相對不足。造成行業發展喜憂參半的原因,有宏觀環境變革帶來的影響,也有政策環境不完善方面的因素,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創新能力、產業結構有待優化。
“在整體經濟放緩背景下,2016年,電子信息行業將保持中低速增長,但轉型升級、結構調整必將會取得新的成效。”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子學在近日召開的2016中國電子信息行業發展大會暨高峰論壇上表示,2015年,面對工業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困難與挑戰,電子信息行業整體運行穩中有進,轉型升級成效顯著,創新能力明顯提升,產業體系不斷完善。
周子學指出,總體來看,2015年我國電子信息行業發展有喜有憂,喜的是,行業在工業經濟下行背景下保持了較快增長,發展質量得到明顯提升。憂的是,行業發展動力切換,下行壓力凸顯,整體競爭實力偏弱,核心、高端和基礎產品供給仍相對不足。造成行業發展喜憂參半的原因,有宏觀環境變革帶來的影響,也有政策環境不完善方面的因素,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創新能力、產業結構有待提升和優化。從整體運行情況來看:
一是行業增速領先,規模持續擴大。2015年,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0.5%,高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4個百分點以上。電子制造業與軟件業收入規模合計將超過15萬億元,同比增長10%;其中,電子制造業實現收入10.9萬億元,增長8%;軟件業收入4.2萬億元,增長16%。從行業結構看,制造業與軟件業收入份額對比為65∶35,與“十二五”初期的80∶20相比,軟硬件比例更趨協調,結構明顯優化。在制造業中,內生動力明顯增強,內銷市場與內資企業比重進一步提升,分別達到54%和40%,同比均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,比“十二五”初期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;在軟件業中,服務化趨勢日益凸顯,信息技術服務收入比重突破50%,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,比“十二五”初期提高20個百分點以上。
二是投資快速增長,資源整合活躍。2015年,電子信息行業500萬元以上項目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1.4萬億元,同比增長14%,高于工業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以上。在直接投資快速增長的同時,以品牌、技術和渠道為目的的整合并購步伐也在不斷加快。據湯森路透報告顯示,2015年我國境內并購中,以電子信息為代表的高科技行業并購總額達到1222億美元,增長200%以上,金額與增速均居于各行業首位。從跨國并購合作看,紫光控股新華三,浪潮與思科、中電科與微軟成立合資公司等,顯示出國內企業整合國外資源的能力不斷提升。
三是創新能力增強,產業體系優化。近年來,在國內外電子信息領域競爭不斷加劇背景下,我國電子信息企業對研發創新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。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國電子信息領域發明專利年均增速超過20%;截止2015年末,行業平均研發投入強度接近3%;以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為代表的骨干企業研發投入強度超過6%。北斗導航、高性能計算、新型顯示、移動通信等領域取得多項重大技術突破。研發創新能力提升有效促進了電子信息產業體系的優化與完善,“缺芯少屏”局面得到扭轉。在新一代通信技術、可穿戴設備和大數據等新興領域,政府和企業把握先機,積極布局,取得良好的發展局面。
四是產品外貿疲軟,競合層次提升。2015年,我國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總額約1.3萬億美元,同比下降1.2%;其中出口7810億美元,下降1.1%;進口5260億美元,下降1.5%;雖然電子產品進出口呈下降態勢,但降幅明顯小于全國貨物貿易水平,在全國外貿發展中仍發揮了積極的支撐作用。從外貿結構看,內資企業與一般貿易出口保持較快增長,增速超過兩位數,占比分別提高3個和4個百分點。從大企業培育來看,2015年電子信息領域有4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,有4家互聯網企業和2家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進入全球十強,通信設備制造商躋身世界第一陣營。在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方面,我國作為重要參與方,推動《信息技術協定》(ITA)擴圍談判結束。擴圍談判協議實施后,將有助于我國相關產品擴大出口,鞏固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。
五是效益水平提高,帶動作用突出。2015年,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約5600億元,增幅超過10%;上交稅金約2400億元,同比增長近20%。行業平均利潤率達到4.7%,比上年同期提高0.3個百分點。電子信息制造業收入與利潤占全國工業比重達到10%和8.4%,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0.7和1.2個百分點。除直接經濟貢獻外,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應用滲透日趨廣泛和深化,有力促進了生產生活效率的提升。在工業領域,主要行業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超過70%;在電子政務方面,中央和省級部門主要業務信息化率超過85%;在社會信息化方面,3G/4G用戶普及率接近60%,光纖接入用戶占比超過50%;此外,智慧城市、智慧醫療、智慧交通等建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。
2016年機遇與挑戰并存
周子學指出,“十三五”時期,我國經濟發展仍處于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,但下行壓力依舊較大,周期性和結構性矛盾相互疊加,短期和長期問題相互交織,電子信息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,將面臨更加復雜的形勢。他認為,主要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:
技術變革加快,為行業創造新的競合空間。當前,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蓄勢待發。集成電路、基礎軟件、通信網絡等領域的原有技術架構和發展模式不斷被打破,創新周期不斷縮短。基于移動互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物聯網的應用和創新日益活躍,催生出一系列新業態新模式。技術變革的不斷加速,對我國電子信息行業來說,既是挑戰,又是機遇。從挑戰的角度看,我國電子信息行業總體技術水平仍相對落后,尤其在關鍵共性技術、底層軟硬件和核心元器件等領域的基礎仍較為薄弱;在重資本、重積累的信息技術競爭中,存在“掉隊”風險。從機遇的角度講,技術與模式創新加快,融合發展深化,也給我們帶來了彎道超車的機會。在市場優勢的支撐下,我國在智能制造、新一代通信網絡、云計算、大數據等新興領域已實現提前布局,部分領域的技術水平與應用實踐已走在世界前列。
政策密集出臺,給行業發展帶來巨大機遇。近一時期,以“中國制造2025”、“互聯網+”行動計劃為代表的一批重大戰略舉措密集出臺,進一步鞏固了電子信息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戰略、基礎、先導和支柱地位。“中國制造2025”鎖定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,并把“新一代信息技術”作為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之首;《關于積極推進“互聯網+”行動的指導意見》將互聯網應用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,將有效擴大電子信息行業的市場需求;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》發布實施,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運作良好,對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推動作用顯著;物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等相關領域一系列政策相繼出臺,對于規范新興業態發展,培育產業新的增長極,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。近期,國務院制定出臺了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相關措施,為保障行業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經濟社會轉型,對行業發展提出更高要求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,“十三五”時期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的發展理念。“五個發展”的理念,揭示出電子信息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和重點方向,也對行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。從創新來看,電子信息行業既要著力突破核心關鍵基礎技術,強化產業發展基礎;又要瞄準產業發展制高點,搶占未來主導權。從協調來看,一方面要處理好產業內部協調,促進全產業鏈融合配套發展,優化產業空間布局;另一方面要處理好產業外部協調,跳出“信息化”的小圈子,站在更高層面,把握信息化與工業化、城鎮化以及農業現代化的互動發展。從綠色來看,電子信息行業要著力提升自身的清潔生產水平和產品能效水平;把助力傳統工業領域節能減排、循環利用以及環境監測作為主攻方向。從開放來看,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全球研發、生產和營銷體系,提升產業國際化布局和運營能力;積極參與國際技術合作研發和標準制修訂,提升產業國際話語權。從共享來看,要破除行業發展面臨的鴻溝和壁壘,統籌協調“信息孤島”、重復建設以及產品與內容服務的脫節等問題;同時,要高度重視信息安全,促進自主可控安全產品與服務的研發、生產、認證及監管,全面提升國家信息安全保障支撐能力。
國際競爭加劇,給行業發展帶來諸多挑戰。隨著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,面臨的挑戰與困難不斷增多。發達經濟體頻繁利用反補貼、國家安全等壁壘限制我產品出口和跨國并購;新興經濟體出于保護本國產業發展的壁壘也不斷增多。目前行業對外合作仍以產品貿易為主,技術研發、人才交流和標準規范等高水平合作深度不夠;對國際主流生態鏈的參與度、貢獻度和話語權有待提升;單個企業“走出去”不乏成功案例,但產業鏈整體“走出去”協調度偏低,同行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問題依然突出,尚需拓展新模式和新方法。
他最后表示,2016年作為“十三五”開局之年,“中國制造2025”全面實施之年,對電子信息行業而言,既有機遇,也有挑戰,但機遇大于挑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