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人生如登山!你不親自攀登怎知泰山之古?怎知祖先之精神!”
此次登泰山,大家身上最可貴的亦是一種精神。這種精神是無形的,卻是潛在的。一旦挖掘,它的能量無窮。也許自己也會為之驚嘆:我竟然可以做到!
登山精神,最重要的一點是:內心必須強大。面對巍巍泰山,我們的內心則不會被它的外在而嚇退,而是敢于邁出登山的第一步。這就像愚公移山,如果愚公不是一個內心強大的人,那么他永遠也不會有移山的行為。
登山,少不了一份執著與堅持。在登山途中,盡管前面還有多少臺階我們并不清楚,還有多少障礙你并不了解。我們的體力隨著高度的替身而慢慢地下降,我們的毅力似乎也開始隨著體力的透支慢慢地動搖,一放松也許我們就再也提不起腿往上登。但是,如果我們能一咬牙,堅持住,我們將看到更多的趣事,領略更多的風景,更大的收獲是獲取內心的成就感與滿足感。
登山,要學會尋找一些動力源。如果一味地埋頭登山,我們會覺得過程索然無味,缺少樂趣。那么,登山途中,除了風景外,也許我們可以關注一下周邊的人。一路上,我們可以看到年幼的孩童在父母的攙扶下一步一步的往上爬,看到他們幸福地登山,我們是否會被觸動?我們可以看到年輕的情侶肩并肩,互相鼓勵著,看到他們甜蜜地登山,我們是否會被感染?我們可以看到年過半百的老人拄著拐杖,兒女陪同,看到他們溫馨地登山,我們是否會被感動?我們可以看到朝氣蓬勃的學生,背著背包,嘻嘻哈哈,看到他們快樂地登山,我們是否會被影響?……這一切,都是如此美好。哪怕是一個淳樸的笑臉抑或是一聲簡單的問候,都可以在我們疲憊不堪的時候給我們帶來希望,積極地影響到我們。而我們,則要學會尋找、發現這種別樣的美麗畫面。
登山,要學會分解目標。把我們登上山頂的大目標,轉化為一個個小目標。比如,在登泰山過程中,我們的最終目的是登上南天門,那么我們就可以把這個終極目標轉化成一個個過程目標:第一個過程目標是登上五松亭(往往第一個目標可以適當的偏高些,因為人在這時候的體力與精力是最旺盛的),第二個過程目標是登上朝陽洞,等等。如此下來,隨著一個個過程目標的不斷實現,我們始終處在一個自我激勵過程中。而這種自我激勵的效果就是讓我們取得不斷的滿足感,追求更高的目標。
當然,登山時,需要抬頭不時地看看目標。曾經看過一個故事,一個游泳者為了挑戰自己,決定橫渡某條江河。但是當天,霧很大,她游得有些困難,最后因為看不到目標,她選擇了放棄,而她放棄的地點與她的成功只有微不足道的距離。這就是她沒有明確的看到目標的原因。在登山時,我們也要不時地抬頭看看目標,看到離目標越來越接近,內心也會充滿希望。
總之,登山考驗的不只是我們的體力與耐力,更重要的是在考驗我們的意志。如何將登山行為轉變為生命體驗,關鍵是一種精神力量——克服自身因素,尋求外在激勵,追求目標實現。這就是登山精神所在。若在生活、工作、學習中也能發揮這種精神力量,那么一切障礙終究會被我們這些“愚公”像移山一樣移除。(行政保密部 孟艷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