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5月10日,公司組織我們進行了中基層管理培訓的第一節課程—靠結果生存,通過本次培訓學習,受益匪淺,改變了以往我對問題的看法和思維方式,用新的角度來思考工作。
首先,我們要知道什么才是結果?為什么要做結果?通過培訓我們知道,態度、職責、任務均不等于結果。結果具備三大要素:有時間、有價值、可考核。個人只有做結果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,企業靠結果才能獲得持續發展。以公司PCB制造來舉例:市場下單后,工程部輸出的管制卡下到生產計劃部制造生產,開料工序人員將板材按要求開好給鉆孔工序鉆孔,但是鉆孔工序的員工漏鉆了其中一個料號的板子,直接簽單給到下一個工序,下工序拿到管制卡直接按本工序流程生產,完成后繼續流轉到下工序,就這樣一道道工序按照本工序要求完成并往下流轉,但無人反饋漏鉆問題,直到到了成品檢驗發現該板漏鉆孔,但是此時板子只能報廢處理。從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,后面每道工序職責明確,將本工序任務按要求完成,但是最終做出的板子并不是客戶需要的,只能報廢做為一堆垃圾處理,無論每個工序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去做,最終得到的卻不是需要的結果,期間花費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最后全部一文不值。
那么,我們如何來做結果?從戰略出發為下屬定義結果,而不是定義工作過程;要幫助下屬定義工作結果,告訴他們做結果背后的意義。這里我們學習到兩個思維,第一個是底線思維,結果是企業的生存底線,最基本的都做不到,其他一切都沒有意義;第二個是外包思維,外包只看結果,不看過程,只有提供另發外包人滿意的結果,對方才會付費。所以,平時工作中我覺得應該這樣做:匯報工作說結果、請示工作說方案、指導工作說方向。匯報工作不說結果,就會陷入過程與原因的爭執中,忽視了結果;請示工作不要把問題踢給上級,只有不斷思考,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會更多,思維才會變得更加活躍,自己才會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;指導工作時,把握方向就可以了,把想要的結果和結果背后的意義告訴下屬,有了方向只要得到想要的結果,中間的過程都是下屬的收獲,能力也隨之提高。
通過本次培訓學習發現,在日常工作中其實有些事情每天都在上演,以后我會將結果思維慢慢運用到工作以及生活中,養成以結果為導向的習慣,不斷努力提高自己。沒有結果的努力是無用功,沒有結果意味著一切從零開始,我們要以結果交換,靠結果生存。